当前位置: 首页 > 联合体介绍 > 正文

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最新介绍

【来源: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最新介绍 | 发布日期:2023-08-19 】

2022年11月19日,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纺织服装联合体”)正式揭牌成立。成立以来,该联合体以省内外具有优势地位的重点企业、科研机构作为核心载体,采用“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机制,把纺织服装产业内科技创新力量有效汇聚起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科技创新合作联动,有效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难点、痛点问题,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 基本情况

纺织服装联合体由江西服装学院牵头,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和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等46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基本涵盖了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其中,省内纺织服装企业38家、科研院所8家。联合体专家咨询委员会目前有26位专家,徐卫林院士担任名誉主任,江南大学教育部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主任魏取福教授担任主任。


江西服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服装教育为特色,面向时尚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

学校现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四星级本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五类金课38门,江西省优质思政课2门,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7门,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6个;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厅自科基金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以及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各1个,江西省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202112月,获批“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建设单位,20227月,学校“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获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为实现学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一万五千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9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22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金牌教授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赣鄱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的教师各1人,还有中国“十佳服装制版师”8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内著名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乌克兰、韩国、法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了服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校级研究机构。与国内多家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多位著名设计师在校设立的设计创意工作室,成为师生立足前沿、紧贴市场、服务社会的窗口和平台。

校内建有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服装工程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创意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服装性能检测、3D首饰打印、服装智能制造、VR虚拟仿真、虚拟演播厅、跨境贸易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等238个实验实训室。建有“红衣坊”校内实训模拟工厂,以及大、中型专业服装表演T台。校外分别与福建石狮市政府和江西共青城市政府在当地共同设立了江西服装学院服装研究院。同时与“中国针织服装基地南昌青山湖区”“中国箱包基地广州狮岭镇”“全国服装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虎门镇”“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山东汶上县”等地方政府,与海澜集团、波司登、利郎、七匹狼、东蒙、阿仕顿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3个、实践教学基地237个,满足各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实训、产教融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需要。

近年来,江服先后获得“全国十大专业特色学校”“中国十大就业质量示范学校”和江西省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二、 产业链图

按照《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指引》工作要求,纺织服装联合体秘书处组织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梳理完善了纺织服装产业链图,厘清了产业链的创新方向、攻关重点和实际方案产业链图如下:


一、 技术清单

纺织服装联合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致力于汇聚省内外优势研发力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入融合。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聚焦高精尖、高质量、高环保的纺织服装技术领域,共同促进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技术发展。

(一)优势技术

1. 国产化服装3D数字化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技术

该技术解决了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仿真、服装渲染领域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服装3D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这一工程问题。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实时布料物理仿真引擎研究、服装CAD建模和渲染方法研究、融合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化设计平台研发等。可应用于纺织服装产业的3D服装资产管理、轻设计与协作服务领域。

2. 高支纯亚麻气流纺纱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该技术解决了亚麻纤维支数与短绒平衡兼顾问题;气流纺机在生产过程中加捻的速度和松紧度问题;气流纺纱成纱强力偏低问题;批量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连续性质量保证问题;批量生产过程中,先进装备、装置的迭代更新问题。可应用于麻纤维生产制造领域。

3. 黏胶原液着色黑丝高性能开发技术

该技术解决了抗菌剂的耐酸性和耐碱性低的难题,制备了高保留率的抗菌粘胶纤维浆料,构建了氧化锌抗菌纤维纺丝及其后加工的工艺体系,实现抗菌剂在纤维中均匀分布,达到高效持久安全的抗菌效能及国际先进水平。可应用于功能性纤维材料领域。

4. 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服装智能制造体系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该技术基于定制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个性化服装定制智能制造体系,融合5G技术,研发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并融合IT、OT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智能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个性化工厂管控平台,实现服装企业生产设备与应用控制系统全方位、实时高速稳定互联、云边实时协同智能生产,高效地将顾客定制、品牌商的小单快返及大货生产协同,实现服装行业智能制造柔性化、混合式生产。

(二)在研技术

1.纺丝及凝固成型关键工艺及注射纺丝产业化关键技术

该技术针对竹源粘胶纤维湿强较低的情况,研究控制离散分子量分布,诱导分子链缠结形成类‘缨状原纤’结构,渐进式牵伸提高分子取向的具体途径;开发注射纺丝技术,将抗菌物质共混入纤维内部达到永久抗菌效果的纤维;研发喷丝头规格改良工艺,制备系列抗菌抗病毒差异化粘胶纤维;改良凝固浴配方及温度参数设置,缩窄皮芯层凝固时间“滞后窗口”,提高纤维强力;开发高效主动防御抗菌抗病毒粘胶纤维,建立原位湿法纺丝技术,发展系列差异化高效抗菌抗病毒竹源粘胶纤维材料。可应用于医用纺纱领域。

2.生物基柔性可穿戴纱线应变传感器研发与制造

该技术基于可穿戴1D生物基纱线应变传感器研发流程及应变可视化验证体系,开展传感器基底纤维材料湿法纺丝成型工艺参数设计及加捻成纱技术;纱线应变传感器荧光分子原液掺杂及应变可视化技术;纱线应变传感器非均相结构及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纱线应变传感器导电聚合物原位冷冻界面聚合技术等制造技术在柔性可穿戴医疗电子监测纱线应变传感器制造中的工程化应用研究。可应用于高端智能纺纱领域。

3.织物基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关键制备加工技术

该技术基于针织物线圈结构的导电模型理论,设计具有正负电阻变化和可调节灵敏织物基应变传感器,实现多场景精确应变监测;依据人因工程理论,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和集成方式;高耐用传感器保护涂层技术开发;可穿戴传感器的大数据处理和智能算法技术,包括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优化的智能算法,以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可应用于智能穿戴领域。

4.纤维交缠多级纺织结构界面抗菌协同与增效技术

该技术拟解决,抗菌剂在服用使役过程中的潜在失活过程及使役失效机制,多组分纤维基材表面抗菌剂结构-性能关系及调控机制,抗菌剂-纤维基材多尺度交互规律与抗菌行为间的映射关系,在抗菌面料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多组分功能纤维交缠集合体异质界面光热协同抗菌行为,探讨纤维表面ROS猝灭剂反应位点可控构筑对抗菌性能的调控机制,分析并探究服用使役过程中纺织纤维宏细观结构动态演变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及其使役失效机制。可应用于抗菌纤维制造领域。

5.多功能的阻燃聚乳酸技术

该技术设计合成多功能阻燃剂,将其与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共混制造高分子复合膜材料,分析阻燃剂分子结构、阻燃剂添加量等对薄膜材料结构的影响,研究建立阻燃剂分子结构和共混比等因素对复合膜材料阻燃性、力学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多功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节能环保材料的推广。可应用于阻燃材料相关领域。

6. 超细旦仿真皮革染色色牢度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该技术拟解决锦纶基超细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即匀染性差、显色性差、染深性差、染色牢度差等问题。旨在通过染料结构的可控构筑,制备具有良好交联能力及自分散性的染料,提高染料-助剂复配体系的分散性及兼容性进而优化染色工艺参数,同时提高染料在纤维表面的固着能力进而提高超纤面料的色牢度。可应用于仿真皮革制造领域。

7.面料智能检测视觉系统研究技术

该技术拟解决,当服装生产行业中环境比较复杂时,传统的人工视觉检测方法容易忽略面料的细节特点,导致检测精度不高、检测速度较慢、缺乏大规模真实数据集、系统复杂度较高的问题。可应用于面料智能生产设备领域。

二、 工作成效

纺织服装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与科技厅、科研院所双重桥梁纽带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组织申报重点项目,加快落实科技政策及资金支持,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重点项目工作取得成效。江西昌硕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康护涤棉纤维及其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厂区进行落地。德安塑丽龙纺织有限公司的“基于竹源纤维素的聚乳酸纤维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开辟出产业新领域。南昌良良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西服装学院合作的“反应型抗菌染料的制备及染整一体化加工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西服装学院分别与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江南大学、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金凯来科技有限公司就“产品染色科技攻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缝编无纺布工艺研发”“纺织企业标准化建设”发展达成合作协议,正在筹备进行攻关。

二是积极推进省内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南昌良良实业有限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并被评为2022年(第25批)江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调研产业现状谋划未来发展。通过调研省纺织服装行业中的技术难题和技术创新点,形成了约1.5万字的科技调研报告,供相关部门决策使用。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团队梳理出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清单16项,技术攻关方向8项。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运行管理方面

一是优化纺织服装产业联合体成员结构建立完善的加入、退出管理机制,统筹产业链上薄弱环节,通过优化成员结构,形成具有上下配套协同攻关能力的网链结构,充分发挥联合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共赢。二是完善联合体专家信息库结合成员企业技术需求特点及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链转型升级方向,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加入,完善联合体专家库,形成细分领域及方向涵盖全产业链、专业技术权威、行业知名的专家团队。三是建立重点项目过程管理机制加强联合体申报项目的过程管理,实时跟踪项目进展,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产出项目成果后积极对接各项目单位在省内实施转化。

(二)技术攻关方面

将重点针对以下项目进行协助攻关:生物基柔性可穿戴纱线应变传感器研发与制造;碳纤维增强锌离子结构电池的可扩展制备及加工技术;织物基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关键制备加工技术;纤维交缠多级纺织结构界面抗菌协同与增效技术;宽pH适用范围抗菌剂改性的连续化加工关键技术;纺丝及凝固成型关键工艺及注射纺丝产业化关键技术;光动力高效抗菌抗病毒差异化面料的研发及制备关键技术;多功能的阻燃聚乳酸技术;增韧聚乳酸技术;热致、水致形状记忆的聚乳酸技术;表面亲、疏水的聚乳酸纺织材料;用于Upcycling(升级回收)的废弃库存面料成分检测及物理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技术;基于人因工程的服装设计技术;传统服饰文化数字化技术(艺术管理方向);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及织物加工技术;双层弹力面料研发与生产关键技术;新时尚暖宫康养功能型牛仔裤的创新设计;青少年防驼背保护脊椎智能穿戴牛仔背心的创新研发;超细旦仿真皮革染色色牢度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面料智能检测视觉系统研究技术。




上一条: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展示(八)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织”造转型升级——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
下一条: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介绍及科技成果汇编